铜在常温下,干燥的空气中很稳定。在潮湿的空气中,或有二氧化碳存在时,铜表面上会覆盖一层疏松的“绿锈”。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CuCOs·Cu(OH)2。
在空气中将铜加热到185~200℃时,表面上会生成疏松的黑色氧化铜(CuO)薄膜。当温度达到700℃时,铜的表面上就出现一层结实的砖红色的氧化亚铜(Cu₂O)。氧化亚铜不仅与铜基体结合得很牢,而且能为软玻璃很好的润湿。
氧是铜中的有害杂质,通常是以Cu₂O的形式存在于铜中。
铜不能在氢气中退火,因为氢在铜中的扩散能力很强,很容易进入铜中。而普通铜中都含有氧化亚铜,它和氢作用形成水蒸气。水蒸气不能溶于铜,并且不易渗出,于是就在铜的内部积存起来。其化学反应式如下:
Cu₂O + H₂ =2Cu+HO
水蒸气的存在,将分裂和削弱铜晶粒间的结合而造成裂缝,引起毛细管漏气,这就是所谓“氢病”。在电光源生产中,零件难免要同氢接触,如使氧化了的表面还原,或使用煤气(其中含有氢)将铜件和玻璃熔封等。因此,要避免“氢病”,就应用无氧铜。无氧铜可在600~650℃温度下烧氢处理或在真空炉中退火。
铜不溶于非氧化性稀酸,能很好地与硝酸、浓硫酸、铬酐(CrOs)或重铬酸钾(K:Or:O7)的酸性溶液作用。加热时能与盐酸和稀硫酸起作用。碱与铜作用较弱。
应避免铜与硫接触,因硫与铜生成黑色硫化亚铜Cu₂S,使物质变脆。
非工铜与汞能很快地形成汞齐(即汞与金属组成合金形式),使铜变得很脆,所以铜不能用在充汞的灯中。
联系人:销售部
手机:(86)028-84123481
电话:(86)028-84123481
邮箱:vigce_com@126.com
地址: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桂王桥西街66号